记者获悉,下一步,多地多部门将持续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,加大高性能智能算力供给,完善算力服务,进一步满足人工智能应用发展需求,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。
(资料图片)
7月初,天府智算西南算力中心正式在四川成都投运。据介绍,该中心将以算力支撑成都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核心产业,赋能工业制造、自然科学、生物医学、科研模拟实验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创新。
这不是个例。近一个月来,银川绿色智算中心项目集中开工;北京移动在京建成首个大规模训推一体智算中心,支撑高复杂度、高计算需求的百亿、千亿级大模型训练推理;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开工建设,总投资超16亿元……以智算中心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正加快建设落地。
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5月底,全国新建5G基站46万个;规划具有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智算中心达10余个,智能算力占算力总规模比重超过30%。
“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应用爆发式发展带动了智能算力需求激增。”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在接受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智能计算发展迅速,已经成为我国算力结构中增速最快的类型,其中大模型是智能算力的最大需求方,需求占比近六成。预计到2027年,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度复合增长率达33.9%。
随着智能算力需求增长,多方正积极部署进一步提升智能算力供给能力。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,将加强智算引领,优化算力结构。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计算架构和软件生态建设,加速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和方案,鼓励各方主体探索智能计算中心建设运营新模式。
此外,多地也纷纷出台专项规划,明确未来几年建设目标,并在技术、应用、资金等方面完善支持举措。例如,江苏发布省级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,提出到2030年全省在用总算力超过50EFLOPS(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),智能算力占比超过45%;甘肃提出对算力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在用地、市政配套设施建设、人才引进、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。
业内人士认为,算力基础设施创新发展有望带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增长,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。有关研究表明,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,数字经济和国内生产总值(GDP)将分别增长3.3‰和1.8‰。
值得一提的是,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“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,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”部署,多方在夯实算力发展基础的同时,也在算力互联上展开探索。
7月11日,国内首个算力互联公共平台发布,平台将对全国范围内的算力资源进行标识注册和测试,通过平台可以查询全国范围内的算力资源和相关算力调度服务,为各行各业提供真实、可信的算力支持,加速推动算力互联互通。
国家数据局、工信部等相关部门也加快部署,包括构建联网调度、普惠易用、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;围绕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优化骨干网络架构,建设高速算力网络,深化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和支撑作用;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算力服务企业,打造全国统一算力服务大市场等。
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认为,下一步,需强化顶层设计,研究制定算力互联互通指导意见和实施指南,推进试点示范,统筹建设多层级算力互联互通平台;加快标准建设,形成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体系,引导行业规范建设,以标准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实践。
单志广表示,应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业务需求,以集约、标准、高效、绿色的方式,重点在算力枢纽及人工智能发展基础较好地区开展智算中心建设,通过科学布局、云化共享、算网融合、高效调度的方式,实现智能算力资源适度超前发展。同时,形成投、建、运、管、用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,持续提高智算资源的利用率,带动智能算力成本不断下降,切实发挥智算“普惠”“普智”的作用。
标签: